【资料图】
浅议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策略
蓝桂桐
近年来,将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方案越来越受欢迎。生活情境教学将教育与生活化紧密关联,可以使教学更为灵活,能够让学生更加形象地学习数学知识,让他们知道数学就在身边,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
一、重视生活化情境教学,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实践。由于小学生们年纪较小,认知水平有限,对一些新知识理解不够快。所以,应结合他们的成长实际,将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教育联系在一起,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,促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。此外,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,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。
二、引入生活化情境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。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,跟着教师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及内涵,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性与趣味性,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。例如:在进行“圆”的知识点教学时,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,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汽车轮子为什么是圆形,并且这样的轮子有什么好处?随后,让学生进行讨论,允许借助一些道具进行验证,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内在联系,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在进行“折线统计图”一课的教学时,教师让学生观看生活中雨量的收集图和一个患者的体温变化图,再让班级中的学生观看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,让学生对这几张统计图进行对比分析,并说出异同点。学生进行讨论后,能说出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,并且能够描述变化的幅度。然后,教师再让学生自主总结,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。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,运用形象具体的实物展示,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,为学生建立生活化的教学内容,突出这门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,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。
三、活用生活化情境,培养学生创新思维。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提升学生的代入感,让学生对数学的知识有更清晰的印象,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,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。例如,在进行“百分数(二)”一课的教学时,教师让学生观看商场里打折的一些广告牌,同时,让学生了解商场的促销活动,对于消费者购物会产生哪些影响。接着,教师为学生展示购物时打折前后的数据,让学生思考打折的含义。学生之间进行讨论,能明确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,也能借助一些资料展示,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优惠方式,也让学生明确了折扣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,能激发学生对知识深入探究的热情。教师还为学生展示商场中折上折的促销手段,让学生进行数据整理,再完成价格前后的对比,这样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,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。
四、创设生活化情境,提升课堂教学质量。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,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,将枯燥单一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形象化,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,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。例如,在进行“长方体的体积”一课的教学时,教师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快递盒子,让学生将快递盒子拆开,对长方体的每一个表面进行测量,再找出其中的规律,并尝试进行面积的计算。教师通过直观的道具和操作手段,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,调动学生多种感官,参与知识的形成。此外,教师还让学生说出家中一些长方体的物品,也可以在教室中找出一些长方体的物品进行测量,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,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。教师借助生活化情境,拉近了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距离,提升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能力。
总之,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,教师能够结合教学的内容创设良好的情境,激发学生的学习体验,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进行有效结合,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,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,帮助学生获得综合全面的发展。
关键词: